《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于今年12月7日至19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所在地蒙特利爾召開。
會議除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和相關的監(jiān)測框架,還通過了關于資源調動和技術科學合作及支持其執(zhí)行的決定、關于規(guī)劃監(jiān)測報告和審查機制的決定、關于DSI的決定等一攬子文件。
COP15中國角引人駐足
COP15第二階段會議開幕的當天,位于會議中心二樓的中國角向與會者開放,從早到晚吸引了大量參會人員駐足。
12月7日,一名與會者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中國角參觀。新華社記者 連漪 攝
很多與會者為中國角舉辦的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成果展覽所吸引。他們或觀看極度瀕危物種中華鳳頭燕鷗的短片,或欣賞江豚、藍冠噪鹛等中國特有物種的展板,或領略奇妙的染色植物樣本,或交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寶貴經驗……連續(xù)數日的展覽活動中,中國成為與會者口中系統性保護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學習榜樣。
在中國角邊會上提供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方案
其間,中國角開展了26場邊會活動。其中,云南省林業(yè)和草原局舉辦的“極小種群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邊會,得到廣泛關注。
12月7日,一名與會者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中國角拍照。新華社記者 連漪 攝
云南位于中國西南,毗鄰南亞和東南亞,多山的地形、多樣的氣候孕育了豐富的生物物種,擁有中國一半以上的動植物種類,保存了大批古老、特有物種,是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寶庫之一。2005年,云南在全球范圍內創(chuàng)新性提出“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理念。
十余年間,云南以極小種群物種為突破點,積極探索極度瀕危物種搶救性保護的有效措施與方法,形成了相對完備的極小種群物種保護理論和實踐體系。設立財政專項資金,建立政府部門、科研教育機構、公益組織、企業(yè)以及社區(qū)公眾共同參與的保護機制,形成了全社會關注支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的良好局面。
云南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文忠介紹,目前,針對極小種群植物的拯救保護,系統集成了種群調查、就地保護、近地保護、遷地保護、離體保護、野外回歸、監(jiān)測評估和物種檔案等創(chuàng)新性保護技術體系,制定和發(fā)布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原則和方法》行業(yè)標準,指導著中國的極小種群植物保護實踐。
國家層面對極小種群物種保護的支持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具有種群數量少(遠低于最小生存種群)、生境退化或呈破碎化分布、受人類干擾嚴重、面臨著極高的滅絕風險等特征,被確定為我國的優(yōu)先保護類群?!敝袊謽I(yè)科學院研究員臧潤國說。
2012年,原國家林業(yè)局和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聯合發(fā)布了《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guī)劃(2011—2015年)》,確定了1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并指定了各物種的優(yōu)先保護等級,這標志著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行動上升到了國家層面,瀕危野生植物保護開啟了新的征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在保護與恢復過程中,不能只進行被動保護,還要同步進行建立保護區(qū)等主動保護,加大種苗、苗圃、擴繁基地建設,進行遷地保護。
國家植物園4月18日在北京正式揭牌,當日,游客正在國家植物園入口處參觀。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今年4月和7月,國家植物園和華南國家植物園正式掛牌成立,比擴繁基地更大的世界植物資源方舟就此建立?!斑@是在國家政策層面對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遷地保護和擴繁發(fā)展的支持,對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的保護將發(fā)揮極大作用?!标皾檱f。
極小種群物種保護的地方實踐
湖北龍感湖林場,是科研人員為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建造的一個“諾亞方舟”。在這個保護和擴繁基地,臧潤國和他的研究團隊成功對國家二級瀕危保護植物——黃梅秤錘樹進行了遷地保護與擴繁。
黃梅秤錘樹是世界珍稀瀕危物種,2007年才被科研人員在湖北省黃梅縣發(fā)現,當時只有200余株,時刻面臨著因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而滅絕的風險。臧潤國團隊成員針對黃梅秤錘樹分布比較集中、種群數量相對比較少的特點,嘗試各種方式進行擴繁。
科研人員將采集到的黃梅秤錘樹種子進行擴繁時發(fā)現,種下的種子“全軍覆沒”了,沒有一顆成功萌芽。研究人員感到非常困惑,以為是黃梅秤錘樹的種子有遺傳“缺陷”,便轉向扦插方式進行擴繁。最終,扦插方式獲得了成功。
一年后,遺棄在一旁長期沉寂的黃梅秤錘樹樹種突然發(fā)了芽。這讓科研人員激動不已,因為在科學認知上,他們清楚了黃梅秤錘樹的樹種特性,它具有休眠功能。
黃梅秤錘樹因果實如秤錘而得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攝
漸漸地,在湖北基地里的黃梅秤錘樹,從幾株增加至1萬余株,研究人員再將這些繁育的苗木分散到全國10個基地。讓研究人員沒想到的是,作為南方的特有樹種,黃梅秤錘樹不僅在山東煙臺長勢喜人,大量樹木實現了掛果結實,而且在云南、海南、北京等基地,通過育種擴繁的黃梅秤錘樹,整體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生存地點也由集中單獨一片擴散到了多地?!皵盗繑U增、分布擴散,這對瀕危物種的保護是‘革命性’的,它所面臨的滅絕風險被大大減少了。”臧潤國說。
十多年來,從理念到行動,從地方到全國,拯救保護極小種群物種形成廣泛共識。對黃梅秤錘樹的保護與恢復只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方案的一個縮影。